- 來源:中國科普網
從2003年進入科技館展品的生產行業,我主要為中國的科技館研發、設計、生產科普產品。這些年,也開始做科技館的展覽設計施工。我在這個行業一干就是15年。
我們有過一段黃金時間,基本上是從2003年到2009年,以中國科技館新館建成并對外開放為標志。2010年以后,感覺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我們做科技館的創新展品,做出來本身就是很困難的事情,做出來要把它賣出去,難上加難?,F在我國達到一定規模的科技館,也就一百多家,新展品做出來以后,能賣十個八個,就算賣得好的了。我自己研發的新展品,就有不少是做出來以后,沒有科技館埋單。這種情況下,我要尋求自救,怎么能夠突圍,怎么能夠破題。在這個過程中,我把視野從國內轉到國際上,看國外的公司怎么做,怎么能跟國外的公司合作。
以下我分享兩點經驗,也算是不斷試錯、坎坎坷坷的心得體會。
**,把科技館非標定制的展品,想辦法變成產品。以前賣一個展品看起來單價很高,實際上所耗費的時間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因為賣不出去幾個,也分攤不了成本。那么我們就要想辦法,尋求從展品到產品的突破。2016年年底我們和以色列一個公司合作,依托中國強大的市場,借助以色列領先的光學、計算機技術和我公司的綜合研發能力,針對青少年教育市場,將科技館一件常規的交互投影游戲展品,打造成全球技術領先的“國術Eyeplay”一體式科技教育體驗設備。因為這個產品,我們公司成為了麥當勞的中國供應商。麥當勞在中國有數千家餐廳,他們的兒童樂園都需要這樣的好產品來迭代原來的兒童樂園設施。憑借這款產品,預計今年單品的銷售額能夠達到我們往年一年在科技場館的銷售額總和。憑借從展品到產品的突破,我們的視野拓寬了很多。
第二、過去十幾年,我一直盯著科技館干?,F在反過頭看,我覺得科普的陣地遠遠不限于科技館領域。緊接著我做的事,就是尋求科普+??破?什么?
首先是科普+餐飲。民以食為天,吃是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中國有600多萬家餐廳,里面有三分之一是父母經常帶著孩子去的。我發現只要是親子餐廳,都是我們科普應參與的場所,于是我們拓展推出一個品牌叫“國術EYEPLAY”,專門為餐飲和零售業服務。利用我們高技術的產品,結合這些餐飲企業為兒童提供科普游戲。已與我們簽約的麥當勞是世界上*知名的餐飲標桿性企業,我們在談的還有許多其他知名連鎖餐飲企業。這些大容量的企業,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其次是科普+教育。對比發現,義務教育階段的科普,企業比較難進入。當然,我們也在積極尋求小學、初中科學課推出來以后的市場機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選了教育的兩個細分領域。一個是特殊教育,中國的特殊教育學校有2000多所,我們的產品在特殊教育學校非常受歡迎,并有助于殘障兒童的康復訓練。另外一個是學前教育,因為幼兒園和學前培訓機構沒有受教育經費的限制,合作起來相對容易。為此,我們探索出用未來的思維做教育的路徑,拓展出“賽未來SCIWILL”品牌。我們將豐富的游戲節目內容做成課件,提供給老師教學使用,孩子們上課就是玩,真正做到寓教育于娛樂。
再就是科普+零售。越來越多的中國零售企業在探索和科普結合的方式。一些大的零售企業跟我們合作,借助我們的引流利器來促進其人流的增加,以帶動其產品銷售的提升。
根據我自己這十幾年的產業積累,提出科普+的概念,希望科普不僅僅可以加餐飲,加教育,加零售,還能與更多的行業產生聯系,拓展出更多的商業空間,共同促進科普產業的發展。